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成立于2020年4月,是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教学科研二级机构,下设3个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兼职教师10余人。专职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1人;1人获评安徽省优秀教师与安徽省线上教学名师, 并被聘为安徽省委讲师团专家库基层宣讲专家、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获评安徽省教坛新秀。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拥有省级教学团队(思政课教学团队)、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大学生廉洁教育教学团队)和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团队)各1个。2020年12月当选合肥市新站区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三年制高专层次学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四门必修课;面向本科层次学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面向五年制初专层次学生开设《经济与社会》《哲学与文化》《师德与礼仪》等课程。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廉洁教育》特色课程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选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和教学成果奖:主持“高职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实践与研究”获评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廉洁教育》3门课程获批省级教学示范课,《形势与政策》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课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效果提升路径研究——以‘概论课’为例”获批省质量工程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廉洁教育协同机制创新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和发展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和实现路径研究”“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领导力提升研究”获批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获批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重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获批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获得感的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问题式教学研究”“《吕氏春秋》思想教化理论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研究”“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研究”获批省思政课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研究”“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研究”获批省思政课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另外,还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计划思政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网络思政教育研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项目。
学院教师多次在教学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王瑞兰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名师讲党史展示活动,入选全国百名名师讲党史系列微课,在全国推广使用;孟翠艳获得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党史说课暨教学展示比赛三等奖;徐惠获得合肥市第三届“思政微课堂”竞赛第二名;任家高获得合肥市新站区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盟教学展示比赛三等奖;李蔚、任家高、王梦磊参加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公共课程组第一名。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在各项评比中也屡创佳绩,曾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一等奖与三等奖、安徽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安徽省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调研策划”赛道三等奖、安徽省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团队获合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合肥市大学生辩论赛一等奖、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优秀奖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积极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育人工作。先后与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合肥包公园、安徽好人馆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了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四史教育”、廉洁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 年版)》等重要文件精神,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持续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改革与创新。(2023年9月)